「闲谈新片」《梅艳芳》:寒梅傲雪艳群芳,香港女儿香如故

网络影视资讯人气:361时间:2022-01-06 01:11:49

谈天说地,有“贝”而来。光影之间,方晓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贝兄~

2003年11月15日,梅艳芳最后一次登上她挚爱一生的舞台。穿上一袭高洁典雅的婚纱,唱着那首《夕阳之歌》,缓步走上阶梯,与所有深爱着她的人告别,也将自己永远地“嫁”给了舞台。

18年后的今天,一部讲述了梅艳芳传奇经历的传记片《梅艳芳》带着所有人的眷恋与期待上映,不禁让人想起了许多往事,重温了许多情怀,也让许多追思与怀念又一次汹涌澎湃、泪如泉涌。

寒梅绽放,时代荣光

梅艳芳的一生是在苦难中成长,在成长中绽放的。4岁半时,她便要和姐姐梅爱芳一起登台卖唱,以此养家糊口。

“我记起当天的一个小歌女,她身躯很瘦小。我记起她于不高档那一区 ,共戏班唱些古老调 。旧戏院永都不满座,她照演以歌止肚饿 。旧戏衫远观不错 ,纵近观穿破多……”

19岁时,她参加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最终获得了冠军,从此她走向了一个更广阔也更痴迷的大舞台。她凭借出众独特的歌喉、真诚质朴的演技、敬业爱业的精神和百变随心的才华,逐渐成长为一代巨星,并被称为“百变天后”。

她终于成为了歌词中那个唱出沧桑和空虚,眼睛始终闪耀光芒,“为你歌”的那个梦想成为的女孩。

“若永可为你歌 ,便再不需得到什么。”这是她一生的梦想与追求,她是这样唱的,更是这样坚守的、践行的。

出身寒门,在最底层摸爬滚打,在最艰苦的环境里唱响希望,梅艳芳的坎坷经历、成才征程与香港风起云涌、迅速腾飞的时代背景形成了精神与气质上的完美契合。

似乎在冥冥之中,她的命运起伏与香港的腾飞、繁荣再到转变踏上了同样的节拍和频率,而她那种生于苦难却不屈服于苦难,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与意志也正是香港变革与发展中重要的社会精神属性。

也许这正是梅艳芳可以成为当之无愧的“香港女儿”的重要原因,不止于她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和在演艺事业上的伟大成就,更在于那种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精神意志,积极乐观、永不服输的人生态度以及乐善好施、豪爽侠义的性格品质。

即便是在公布自己患癌的消息时,她也是眼神坚定、铿锵有力地说:“我有信心。”这便是香港演艺圈“大姐大”一贯的风采与信念。

还原的是审美和情感真实

回到这部影片。作为一部传记片,准确来说是由其他演员扮演的传记片,不可避免地会引发观众对演员与人物原型进行全方位的对比。而无论怎样对比,从哪个方面和特点上对比,得出来的结论通常都会是两个字——不像,或者是只有形似,没有神似,或者形似神似都没有。

本片中,饰演梅艳芳的是模特出身的王丹妮。她有着与梅艳芳相似的童年经历和自强气质,小小年纪就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减轻家里负担。

在表演方面,她没有太多经验,只能花费大量时间学表演、学歌舞,每天练习,不断进步。

为了演出一代天后独特的神韵和风采,王丹妮从梅艳芳的各种影像资料中寻找一种感觉,在表情、体态、表演风格、歌唱特色、舞蹈动作和形体语言等各个方面进行还原。

尽管经过了半年多时间的特训,她的表演依旧会被人诟病,说她在神韵上差了几分。

其实,这种由演员扮演而非人物本人出演的传记片,无论演员有怎样高超绝妙的演技,也无法百分百还原人物原型。就算人物本身来出演,也很难在此时此刻还原出彼时彼刻的心情与神态。

但传记片不同于纪录片纪实性真实的一点在于,演员的表演还原的是人物情感上的真实和艺术审美上的真实,并非单纯为了还原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正如在指导王丹妮表演时老戏骨廖启智说的那样:“你要有很强的信念感,演出来的感觉才是有血有肉的,观众才会感受到那种真实。”

重要的是感受层面的真实,情绪感染力上层面的真实。这种真实其实是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形似和神似命题的内在真实,也是传记片在还原人物真实面貌和真情实感时,艺术追求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传记片难拍还不赚钱

传记片作为一种与真实人物和事件密不可分的电影类型,曾经涌现出《公民凯恩》《巴顿传》《甘地传》《国王的演讲》《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等一大批经典的优秀作品。

不可否认,传记片因为自身带有一定历史的纪实性和自传的文学性而导致创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和改编时有时会畏手畏脚。既担心改变了人物原有的面貌和风格,引起许多不必要的非议和麻烦,也担心平铺直叙讲故事会显得过于平淡乏味。

奥斯卡最佳纪录片获奖者亚历克斯·吉布尼说过:“如果当传记电影艰难地按照时间顺序,只是一个人的摇篮时期走向最终坟墓的过程,并试图塞进很多‘大道理’的时候,它们就注定走上了危险的道路。一个敢于挑战传记电影传统的导演,如果幸运的话,可以获得历史性的胜利。”

敢于挑战传记片传统,在内容上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和再创作,在形式上改变线性叙事模式,增加相互交织又各自完整的叙事线,并在内容和形式的协调统一方面多下功夫,这些也许是在提升演员艺术表现的审美和情感真实之外,更重要、更基础的探索工作。

本片监制江志强是梅艳芳的生前好友。他并非是为了消费故人的商业价值,而是为了完成一个未了的心结。梅艳芳因病离世,未能出演张艺谋的《十面埋伏》,这让彼时与张艺谋合作的江志强留下了一个遗憾。

这部电影既是对故友的缅怀与致敬,也是为了弥补两人未能如愿合作的遗憾。江志强说:“天王巨星有很多,但‘香港女儿’只有梅艳芳一个。希望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认识梅艳芳的人会继续缅怀她;不认识的,也知道香港有个梅艳芳。”

她如一支寒梅自信自强傲立雪中,她是百变天后用心用爱奋发向上,斯人已逝,唯香如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云淡风轻闲暇处,正是交心会友时。这里有影视作品中人生百态的理性分析;有足球世界中绿茵情怀的应心之言;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个人成长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关注一路同行中我们的努力与成长,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uwtx8469sqmy@163.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2 南瓜影院 皖ICP备96147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