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说出了观众最想说的话,很多导演和影评人其实都陷入了误区

网络影视资讯人气:561时间:2022-01-05 22:37:01

对于喜欢看港片的观众来看,对王晶肯定是特别熟悉了吧!

尤其是70后80后90后的这些朋友们,简直就是看着王晶导演的电影长大的。

在这个综艺横行的市场中,如果要是能看到王晶参加真人秀,相信大家自然是非常期待的。

相信很多人已经知道我说的是什么综艺了吧!

没错,这档综艺就是正在热播的《导演请指教》。

自从开播到现在,节目中关于电影的争论话题就没有停止过。

对于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看完一部电影只能从个人感受去说好还是不好。

当我们看到一部好片子之后,一般都会把个人的喜欢投射到演员身上。

随着电影看多了之后,大家会慢慢从对演员的情感转移到对导演的情感。

比如,看电影的时候我们会看是哪个导演拍的。

如果要是有代表作的话,大家还是非常愿意去消费的。

除了演员和导演之外,其实还有制片人、投资方等很多环节都是非常关键的。

在这档节目中,王晶导演担任的角色是制片人。

同为制片人的还有三位,分别是郝蕾、陈祉希、方励。

实话实说,这样的阵容还是相当强大的,四位在行业内的名气都是相当高的。

除了制片人团队之外,节目组还请来了一大帮影评人团队。

当一部片子播出之后,他们会从专业的角度去进行点评和给出建议。

当然,节目还有以毒舌出名的演员代表李诚儒。

整体来说,这档节目的阵容非常豪华。

同时,这么多专业人士聚集在一起之后,也难免会有各种思想上的碰撞。

在前几期节目中,基本上每期都会有各种争论,可谓是吵得不可开交。

在最新一期的节目中,这些专业人士又因为曾赠导演的短片吵起来了。

曾赠导演这次的作品叫《到我了》。

短片讲述的是每个人都有多面性,在面对生活百态的时候会有不同的面孔,以至于没有了自我。

面对工作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这位老年人的状态。

现在的打工人不就是这样吗?

早上很早起床挤公交上班,甚至在拉着扶手都能再眯一小会儿。

到了办公室之后,各种划水摸鱼,工作一点都不认真。

当然,这里表达的是一种疲惫,并不是对工作的态度有问题。

下班之后已经非常晚了,而且非常疲惫,坐公交都能继续睡觉。

看到这个老年人之后,大家有没有一点代入感呢?

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每天都非常疲惫,而且年龄不大保温杯就已经不离手了。

曾赠导演为什么要用老人来演绎工作状态呢?

因为很多打工人已经被生活和工作压力压弯了腰。

现在的公司内卷是非常严重的,往往工作量和薪资待遇是不成正比的,同时员工的工作效率也是很低的,就和老年人上班一样。

下班之后的性格是由齐溪饰演的。

当大家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是不是很有感触呢?

本来下班以后的时间应该是属于自己私人的,但多少打工人为了工作只能去应酬。

说实话,本来上了一天班就已经非常累了,下班之后还要陪客户。

作为普通人来说,我们有选择吗?

多少人为了生活而低下了头,满脸笑容陪着客户,心里却有千言万语想要骂对方,这不就是打工人的常态吗?

面对谈婚论嫁的时候,人们的表现又像是这个小男孩一样。

女方要房子,男方却没钱。

当你们遇到这样的状况时,是不是觉得自己和小孩子一样无助呢?

除此之外,每个人还有工作中趋炎附势,恭维老板的一面。

还有遇到委屈的时候不理智的一面。

在生活中,人们会有很多张不同的面孔。

曾赠这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拍出这么多张不同的面孔,还是相当不容易的。

这个短片整体来说还是相当不错的,可以说每个人都能在短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别看这只是一个小短片,但是看完之后还是能引起一起深思的。

当然,也正如陈祉希所说,这个片子是有门槛的。

相信很多观众一听到“有门槛”这三个字就会非常不爽,因为这显得我们普通观众有点low。

从这档节目开播到现在,大家经常听到的词就是“对普通观众有门槛”。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电影到底需不需要让观众看懂的问题。

面对这两个问题,我们普通观众每次都会觉得受到了冒犯。

有时候相信大家也会扪心自问,凭什么我们就看不懂好电影了呢?

久而久之,这种话题听多了之后,我们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是不是我们的审美或理解出现了问题。

为了能证明自己是能看懂电影的,大家便会努力去搞懂一个看不懂的片子。

当大家带着这种思想去看片子的时候,肯定是能看懂的。

然而,咱们话说回来,这有必要吗?

为了看懂而去看懂,以此来证明自己是能看懂电影的,这样看电影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呢?

当然,看了《导演请指教》这档综艺之后,我相信肯定有观众会去这么做。

因为每个人都不愿意当那个别人嘴里看不懂电影,不懂艺术的人。

不过,我这次想要告诉大家的就是没有必要那么做。

“电影有门槛”难道真的是观众的错吗?

因为导演拍出了观众看不懂的电影,那观众就应该去努力去看懂吗?

曾赠这个短片获得了全场超高评价,但我最认可的就是王晶的说法了。

王晶当时是这么点评的“很自我,不商业,我也看到最后才看明白,我真的有点惭愧,我觉得在这个节目里面不需要拍到那么难明白,我觉得可以稍微容易明白一点,同样的创意,我觉得也能拍得浅白一点就会好很多”。

王晶说出了观众最想说的话,很多导演和影评人其实都陷入了误区。

第一,看到最后才明白。

虽说网上有很多人经常会说王晶是“烂片导演”,但你不得不承认他也有非常多的好电影。

对于王晶这样一个经验丰富的知名大导演来说,应该对电影的审美是非常高的吧!

没想到王晶居然也是看到最后才明白。

相信很多观众听到王晶这句话之后非常赞同,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是看到最后才明白的。

或许有些专业人士为了表现自己的水平高,他们会说自己是一开始就明白了。

当然,咱不管他们到底是多会儿才明白的,而且他们也不会跟咱观众说实话。

我就是觉得王晶说得有道理,因为说到了大部分人的心坎里,看懂的观众基本上都是最后才看懂的。

第二,可以拍得浅白一点。

王晶这番话也是观众最想说的话,这些所谓的观众看不懂的电影其实可以拍得浅白一点。

对于咱们普通观众而言,难道说面对这样的片子真的是看不懂吗?

我觉得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士就是在侮辱大家的智商。

一般情况下,我们老百姓看电影是为了消遣,为了放松。

当我们花钱走进电影院之后,往往不愿意再把精力去放在猜导演的意思上了。

换句话说,不是我们看不懂,而是根本没有想着要花时间成本去看懂它。

看个电影都要脑子高速运转去想导演在表达什么,这不是普通观众的需求。

正是因为如此,普通观众慢慢成了那个看不懂的群体,门槛之外的不懂艺术之人。

和普通观众相比,那些所谓的专业人士每天就是靠电影生活的。

电影对他们来说就是工作,搞不懂里面的内核就是没有完成工作。

随着这样的工作每天在进行,这些专业人士会觉得搞懂看不懂的电影更有成就感。

久而久之,有些导演和影评人便进入了一个误区,觉得看不懂才更高级。

比如梁龙拍的那两个短片,连每天研究电影的影评人都看不懂了。

当短片不被看懂的时候,导演并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反倒觉得这就是艺术。

当这些专业人士都觉得看不懂才高级的时候,这档节目中出现了非常多让人看不懂的片子。

正如陈祉希所说,看懂了之后有“爽感”。

其实这种“爽感”无非就是我懂了你没懂的心里活动而已。

试想一下,如果你要是知道全天下都看懂了,那还有那种“爽感”吗?

这完全就是一种误区,一种导演和专业人士的自嗨而已。

在这方面,我还是赞同王晶的说法,同样的创意,拍得浅白一点会更好。

不管是电影还是短片,最终导演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观众看不懂吧!

导演的自我表达也好,纯文艺片也罢,难道说只要让所有人看懂就不高级了吗?

比如曾赠这个短片,拍得浅白一点,让观众一下子就能get到她是在表达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多种面孔,难道这个片子就low了?

到底什么叫好电影,只要立意好、拍得好,那不就够了吗?

一部片子就算是立意再好,再高级,大多数观众都看不懂的话有什么用呢?

导演想要在影片中向观众传达一种东西,他却又把这个东西隐藏了起来,让观众去自行体会。

在这个生活工作节奏如此之快的社会中,看这样的影片真的会很累。

作为普通观众来说,每天工作已经很累了,要是看个电影还要让我动脑子,那我真不愿意买账。

正如王晶导演所说,片子绝对是好片子,这一点毋庸置疑。

对于这些每天以电影为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需要这种看不懂的去寻找“爽感”。

然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我们更需要的是浅白一点的,因为大家觉得给那种“爽感”投资不值得。

真心希望这些导演能读懂观众到底要什么,或者说能够明白自己电影的受众群体到底是谁。

如果电影的受众是专业人士,那就应该拍一些看不懂的,要是普通观众的话,就应该拍得浅白一点。

电影到底有没有门槛,我觉得没有。

普通观众什么电影都能看得懂,只不过我们不想寻找那种看不懂的“爽感”罢了。

《导演请指教》这档综艺马上就要收官了,别看又是制片人又是专业鉴影团,那么多专业人士,如果要说服的话,我真的只服王晶一个人。

王晶简直就是人间清醒,他在节目中的每一次发言基本上都说出了观众的心声,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不是吗?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uwtx8469sqmy@163.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2 南瓜影院 皖ICP备96147862号